食物不耐受检测国家叫停了吗?
食物,有两面性。
一方面作为营养来源,为我们提供能量和营养,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和活力。另一方面,食物也可能成为慢性病的“帮凶”,悄悄地损伤我们的健康。
一种食物,究竟是滋养身体的良药,还是损害健康的隐患,并不是一概而论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体质。
如果一个人的体质适合某种食物,那么食物就会给身体带来好处,反之,如果体质不适合,营养再丰富的食物,也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如何找出自己不耐受的食物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食物不耐受检测。
通过检测,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可能引起慢性炎症或不适的食物,并通过调整饮食+核心营养素补充,来改善健康状况。

1、食物不耐受检测国家叫停了吗?
这段时间,遇到几位家长咨询,想用营养干预的方法尝试一下慢病调理。对于患病时间较长的孩子,我们建议做食物不耐受检测。
有的家长说食物不耐受检测被国家叫停,有的说检测费用需要2万多......
我很奇怪,赶紧上网查看新闻,没有发现国家叫停食物不耐受检测的通知,咨询了几家机构,90项检测的话,一般的费用在2388元左右,怎么可能有2万呢?
深入沟通才发现,原来有的机构会推荐各种各样的检测,按照他们的推荐,全部检测做一遍,真的需要2万的检测费用。
这里提醒一下家长,如果做食物不耐受检测,一般做90-180项就行。
2、如果你不想做检测,也可以用排查的方式,来评估不友好食物。
我的其中一位营养学老师,张老师,之前是一名公务员,当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学习困难后,她拒绝西药,选择转行营养师,通过营养干预+家庭教育,最后把孩子培养成了一名澳洲的医生。
她是怎么干预的呢?
当时是2001年,营养学并不像现在这样普及,没有食物过敏和不耐受检测技术。
张老师去图书馆,找到营养相关的书籍,按照书里的指导,好好给孩子做饭。
同时,她准备了一个小本,每当孩子进食后,就记录孩子进食的日期和时间。
她不但记录孩子所吃的食物种类,比如主食、蔬菜、水果、肉类、奶制品等,还记录每种食物的摄入量和进食后的身体反应,如红疹、腹泻、便秘、头痛、体重增加、情绪异常等。
当身体有反应的时候,她就评估大概是哪些食物引起的,并记录每次不适感的持续时间。
除了食物,她还记录其他可能影响孩子健康的因素,如环境变化、压力、睡眠质量等。
根据记录,不断调整孩子的饮食,观察孩子的反应,逐渐建立起孩子的食物过敏和不耐受档案,为孩子的健康饮食提供指导。
营养补剂方面,当时国内比较欠缺,能吃的营养素太少了。她按照书里的指导,踏踏实实做了几年的饭菜,直到出现了补剂,才轻松一点。

3、食物不耐受和过敏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听说过“食物过敏”,但对“食物不耐受”却不太了解。其实,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食物过敏是由IgE抗体介导的速发性反应。
当接触到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反应,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出现症状,比如皮肤瘙痒、呼吸困难、喉咙肿胀等。
这些症状通常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远离过敏原,症状也会迅速缓解。
而食物不耐受,则是由IgG抗体介导的延迟性反应。
食物不耐受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不会像过敏那样迅速发作,它需要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摄入某种食物,或者一次性摄入大量某种食物后,才会表现出症状。
食物不耐受的症状非常多,几乎可以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常见的症状包括:
消化系统:腹胀、腹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等。
呼吸系统:哮喘、鼻炎、慢性咳嗽等。
皮肤系统:皮疹、瘙痒、痤疮、湿疹等。
神经系统: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暴躁易怒、坐立不安、焦虑抑郁等。
其他系统:关节疼痛、疲劳、体重问题等。
这些症状比较隐蔽,很多人不会意识到,它们是因为某种食物引起的。如果不加以排查和剔除,身体可能长期处于不适状态,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4、食物不耐受与抽动症之间的联系。
尽管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直接因果关系,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物敏感可能通过多种机制,间接影响抽动症的症状表现。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某些食物不耐受可能引发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反应,从而暂时加重抽动症状。
例如,含咖啡因或高糖分的食物,可能会使神经系统更加兴奋,导致抽动症状加剧。
此外,食物不耐受还可能通过“肠-脑轴”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进而导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些异常表现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抽动症状。
(2)引起免疫反应
食物不耐受可能引发肠道炎症,进而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这种免疫反应有时会波及神经系统,从而对抽动症状产生影响。
食物不耐受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可能在体内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3)营养吸收障碍
食物不耐受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使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来支持正常的神经功能和生长发育。
长期营养吸收不良,可能引起神经功能障碍,间接影响抽动症患者的症状表现。
(4)影响心理
食物不耐受可能引发患者的不适感,这些不适感可能会引起孩子的焦虑或烦躁,产生心理问题。

5、对抗过敏或不耐受,我们分4个阶段来实现:
第一阶段:精准定位,找到并移除过敏原,也就是前面介绍的方法。
第二阶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结构
每个人的过敏原都不相同,因此,饮食调整需要因人而异。
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剔除那些可能引发IgE或IgG抗体升高的食物,同时保证孩子的营养。
第三阶段:抗炎修复,重建肠道屏障
过敏和食物不耐受往往与肠道健康密切相关。
许多过敏孩子的肠道菌群存在失衡,单纯依靠饮食调整,很难完全恢复肠道功能。
因此,这一阶段需要通过补充高品质的益生菌,摄入抗炎食物,来修复肠道黏膜,促进肠道屏障的恢复。
第四阶段:长期维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康复之路,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需要持续的呵护。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耐心陪伴和鼓励,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心理压力,不要让他们因为过敏或食物不耐受,而感到焦虑或自卑。
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是康复路上的基石。
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每晚高质量的睡眠,能让身体在休息中自我修复,帮助免疫系统恢复活力。
适度的运动,是增强体质的“秘密武器”,能让孩子在运动中释放能量,促进新陈代谢。
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还能让孩子的身心更加愉悦。
最后,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过度沉迷于屏幕,会让眼睛疲劳,身体僵硬。
鼓励孩子多到户外活动,用眼睛去发现自然之美,用身体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6、家长问,检测出不耐受的食物,永远都不能吃了吗?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轻度免疫介导的食物不耐受(如IgG抗体反应较弱),在严格忌口3-6个月后,免疫系统对该食物的异常反应可能会逐渐减轻。
可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谨慎地重新引入该食物,通常采用逐渐加量的方式,观察身体是否有不良反应。
对于中度至重度的免疫介导型食物不耐受,尤其是伴有其他健康问题,如自身免疫疾病倾向,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忌口,通常为6个月至1年,甚至更久。
重新引入食物时需要小心谨慎,密切监测身体的症状,如果再次出现明显的不耐受反应,则可能需要继续延长忌口时间。
对于某些先天性的酶缺乏(如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相关酶的缺乏,这种情况下,食物不耐受是长期存在的,患者需要终生避免这种食物,因为基因缺陷无法通过后天手段完全纠正。
如果食物不耐受与慢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则可能需要长期避免某些食物,因为这些疾病会持续影响肠道功能和免疫系统。
如果你想重新引入食物时,需要注意:
如果检测显示,某种食物的不耐受程度比较轻,这意味着身体对这种食物的反应不太强烈,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先从最简单、最基础的形式尝试引入。
比如如果你对牛奶不耐受,先从纯牛奶开始尝试引入,而不是巧克力牛奶或酸奶。
因为巧克力牛奶里除了牛奶,还有巧克力、糖等成分,如果起了反应,你可能搞不清楚,这个反应是牛奶引起的,还是巧克力引起的?
每次只能引入一种食物,并密切观察有无复发或加重。
不同食物的重新引入时间,至少间隔1周左右,再考虑引入其他食物。
总体来说,不耐受的食物是否可以重新食用,取决于不耐受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轻度不耐受的食物,在一段时间后可以重新引入,中度至重度不耐受的食物,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忌口。
对于先天性或遗传性不耐受,可能需要终生避免。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和重新引入食物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