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16s rRNA高通量测序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中,超过99%都是细
菌,其按照一定比例组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形成的庞大而复杂
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重达1.2kg,寄居的微生物群密度最高、种类
最多且最活跃。肠道菌群与人体互利共生,被称为人类的“微生物器
官”,具有人体自身不具备的代谢功能,对维持机体健康状态起重要作
用。一方面,肠道菌群可以消耗、储存宿主的能量,介导某些生理过
程,如营养吸收、代谢作用、肠道和免疫系统的发育等,影响着宿主的
整体代谢;另一方面,宿主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
成。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内外环境始终维持着动态平衡,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亦是相对
稳定的。然而,当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受到外界环境如营养物质的起伏变化、生活习惯等的影响而失
衡时,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的改变与糖尿病、肥胖症、炎症性肠
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自闭症、抑郁症、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联系。
因此,检测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不仅可以评估肠道菌群是否紊乱,还可以评估疾病发生的
风险。临床可根据受检者的检测结果对肠道菌群进行干预,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检测的核心目的
评估肠道健康:判断是否存在菌群失衡,这可能与腹泻、便秘、腹胀等消化道不适相关。
评估肠道健康:判断是否存在菌群失衡,这可能与腹泻、便秘、腹胀等消化道不适相关。
辅助查找健康问题诱因:部分代谢问题、免疫相关问题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检测结果可提供参考方向。
指导个性化干预:根据菌群构成,针对性推荐益生菌、益生元补充方案,或调整饮食结构。
二、常见检测方法
不同方法的准确性、检测深度和成本存在差异,常见类型如下:
检测方法原理优势不足
16S rRNA测序检测细菌特定基因片段成本较低,能识别主要菌群无法区分亲缘关系近的菌种
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样本中所有微生物DNA检测更精准,能识别功能基因成本较高,分析周期较长
三、适合检测的人群
长期受消化道不适困扰的人,如慢性腹泻、便秘、腹痛、腹胀反复发作。
长期服用抗生素后,想了解肠道菌群恢复情况的人。
有代谢问题(如肥胖、血糖异常)或免疫相关问题,且医生建议排查菌群因素的人。
希望通过精准干预(如定制饮食、补充益生菌)改善肠道健康的人。
四、检测后的注意事项
结果需专业解读:菌群检测结果需结合个人症状、病史,由医生或专业营养师分析,避免仅凭报告自行判断和用药。
干预需个性化:即使菌群存在失衡,不同人适合的益生菌种类、饮食调整方案不同,需根据专业建议执行。
检测不是“万能体检”:它不能替代肠镜、粪便常规等基础检查,若有肠道严重不适,需先完成基础医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