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热线 400-7730-889

Logo
  • 首页
  •   
  • 业务领域
    • 慢性过敏
    • 遗传基因
    • 肿瘤预防
    • 妇幼健康
    • 慢病业务
  • 新闻中心
  • 团队医生
    • 精神内科
    • 功能医学
    • 中医科
    • 内分泌科
    • 儿科
    • 呼吸科
  • 关于我们

团队医生

  • 首页
  • 团队医生
  • 2025-10-16 10:22
  • 浏览:

罗医生

我是衡医健康罗医生,一名专注于精神心理疾病诊疗与康复的执业医师,拥有五年临床经验,持有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专科医师资质,同时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多年来,我始终践行“读懂情绪背后的声音,守护心灵深处的微光”的诊疗理念,跳出“单纯症状控制”的局限,以医学严谨性结合心理共情力,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困扰,重建情绪平衡与生活信心。​

一、专业背景与成长历程​

我的医学之路始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学习神经解剖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时,被“大脑神经递质与情绪、认知的关联”深深触动,从此将精神内科作为深耕方向。随后在中南大学精神卫生专业深造,师从国内知名精神医学专家李义医生,重点研究抑郁障碍、焦虑谱系障碍的发病机制与临床干预,期间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青少年抑郁与神经炎症因子的关联性研究》,累计参与疑难病例会诊三十余例,为临床诊疗奠定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为紧跟国际精神医学前沿,我先后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修,系统掌握认知行为疗法(CBT)、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正念减压疗法(MBSR)等先进技术,尤其在难治性抑郁症、躯体化障碍的鉴别诊断与综合干预方面形成特色优势。同时,我持续追踪领域新进展,每年参与二十多场国内外精神医学学术会议,发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分析》《躯体化障碍患者的心理干预策略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其中1篇获东莞市医药卫生学术成果奖。此外,我还系统学习家庭治疗与危机干预技术,实现“医学治疗+心理疏导+家庭支持”的多维度服务衔接。​

二、核心诊疗理念​

在我看来,精神内科诊疗的核心是“精准溯源、身心同调、长期陪伴”。精神心理症状的出现,往往是生理(神经递质、激素水平)、心理(认知模式、情绪应对)、社会(人际关系、生活事件)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样是失眠,可能是大脑褪黑素分泌不足,也可能是长期压力导致的焦虑情绪引发;同样是情绪低落,既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疼痛等躯体疾病的伴随症状。​
因此,我的诊疗始终围绕三个核心:​
多维度精准诊断:采用“症状评估+躯体排查+心理测评”的分层诊断模式,先通过详细问诊梳理患者的成长经历、生活事件、症状演变(如失眠是否伴早醒、情绪低落是否伴兴趣减退),再结合靶向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测、头颅MRI、抑郁/焦虑量表测评),精准区分“原发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伴发精神症状”;​
个性化身心干预:拒绝“单一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与需求制定综合方案。例如,为轻度焦虑患者设计“正念训练+生活方式调整”方案,为中度抑郁症患者制定“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组合策略,为躯体化障碍患者提供“药物调节+心理疏导+家庭支持指导”多维干预,尤其注重结合患者年龄、职业、性格特点优化方案;​
全周期人文陪伴:针对精神心理疾病“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建立“诊断-治疗-康复”全周期管理模式,不仅关注症状缓解与药物副作用,更重视患者心理状态改善与社会功能恢复(如工作回归、人际交往重建),通过定期随访打破“出院即断联”的诊疗痛点。​

三、擅长领域​

依托多年临床实践,我在以下精神心理疾病领域形成特色诊疗优势:​
情绪障碍:擅长抑郁障碍(包括产后抑郁、老年抑郁、难治性抑郁)、焦虑谱系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抑郁发作的识别与稳定期管理),尤其精于难治性抑郁症的综合干预;​
睡眠障碍:专注于失眠症(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发睡眠问题、昼夜节律紊乱(倒班/跨时区导致的睡眠障碍),通过“药物短期调节+睡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改善睡眠质量;​
躯体化障碍与神经症:擅长躯体化障碍(无明确躯体病因的疼痛、头晕、胃肠道不适)、强迫症(反复思维/行为的干预)、神经衰弱(长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的调理),注重通过心理干预缓解躯体症状;​
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精于青少年抑郁、考前焦虑、校园适应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诊疗,采用“游戏治疗、家庭治疗”等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干预方式,同时指导家长建立科学的亲子沟通模式;​
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癌症相关焦虑抑郁、慢性疼痛伴发心理困扰、甲状腺功能异常伴情绪问题,通过多学科协作实现躯体与心理的同步康复。​

四、诊疗特色与患者反馈​

在诊疗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耐心倾听、共情沟通、温暖陪伴”的服务模式,用专业与真诚搭建医患信任桥梁:​
定制化沟通:针对不同人群调整沟通方式,对老年患者采用“通俗语言+案例类比”讲解病情,对青少年患者通过“兴趣话题切入”建立信任,曾为一名拒绝交流的抑郁少年,从其喜欢的篮球运动入手,逐步打开其心理防线,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可视化科普:用“大脑神经递质如同‘情绪信使’,抑郁就像‘信使’迷路”等生动比喻解析疾病机制,用“睡眠日记”“情绪打卡表”帮助患者直观记录状态变化,让专业知识不再晦涩;​
多学科协作:牵头建立“精神内科-心理科-康复科”联合诊疗小组,为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躯体治疗+心理干预+康复训练”全流程服务,相关模式获南京医科大学优质服务创新奖;​
延伸式随访:为每位患者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抑郁/焦虑患者每2-4周随访1次,睡眠障碍患者每月监测睡眠质量,通过微信推送“情绪调节小技巧”“睡眠卫生指南”,累计收到患者感谢信32封。​
印象深刻的是一位58岁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术后出现情绪低落、拒绝进食,甚至有自杀念头。我通过“药物调节+心理疏导+家庭支持指导”,每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帮助患者重建康复信心,3个月后患者情绪明显好转,不仅能自主进食,还重新拾起了养花的爱好,家属特意发来患者浇花的照片,附言“感谢您让我们家重新有了笑声”。这些反馈让我愈发坚信,精神内科医生不仅是疾病的治疗者,更是心灵的守护者。​

五、职业追求​

心理健康不是“没有负面情绪”,而是“能在情绪波动中保持自我调节能力,从容应对生活挑战”。未来,我将继续深耕精神内科领域,一方面深入研究“神经调控技术+心理治疗”在复杂精神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诊疗方案更精准、更人性化;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工作,通过社区讲座、短视频、科普文章等形式,普及“抑郁/焦虑的早期识别”“情绪管理技巧”,帮助更多人正确看待心理问题,减少病耻感。​
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正被情绪困扰、睡眠问题或其他精神心理不适影响,不必独自承受——我将以专业的医学知识与温暖的服务,陪您一起找到问题根源,制定科学的干预方案,帮助您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生活的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

  • Thumb
    食物不耐受一般几岁会好一些?…
    2025-10-15 10:43
  • Thumb
    不耐受的食物吃了会怎么样?一…
    2025-10-15 10:37
  • Thumb
    食物不耐受检测需要空腹吗?一…
    2025-10-15 10:33
  • Thumb
    别让食物“背叛”孩子:食物不…
    2025-10-14 11:50
  • Thumb
    食物不耐受是检查什么的?深入…
    2025-10-14 11:42
  • Thumb
    乳糖不耐受忌口指南:从检测到…
    2025-10-14 11:33
  • Thumb
    别把“不耐受”当“过敏”!关…
    2025-10-13 10:32
  • Thumb
    总是腹胀、长痘、疲劳?可能是…
    2025-10-13 10:28

热门文章

  • Thumb
    正确解读食物不耐受检测报告,…
    2025-10-12 11:15
  • Thumb
    乳糖不耐受患者的饮食禁忌指南…
    2025-10-12 11:17
  • Thumb
    食物不耐受与孩子发育迟缓:被…
    2025-10-12 14:34
  • Thumb
    食物不耐受:是什么、为何发生…
    2025-10-12 11:25
  • Thumb
    吃健康食物还胖?可能不是代谢…
    2025-10-12 11:18
  • Thumb
    总是腹胀、长痘、疲劳?可能是…
    2025-10-13 10:28
  • Thumb
    别把“不耐受”当“过敏”!关…
    2025-10-13 10:32
  • Thumb
    别瞎给娃忌口,食物不耐受检测…
    2025-10-12 11:16
Logo

衡医健康集团官方检测中心,凭借专业分工与团队合作的优势,以及全面的业务范围,竭诚为您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是您值得信赖的健康伙伴。

  • 邮箱:
    zlgksmkj 163.com
  • 电话:
    400-7730-889

团队医生

  • 精神内科
  • 功能医学
  • 中医科
  • 内分泌科
  • 儿科

业务领域

  • 慢性过敏
  • 遗传基因
  • 肿瘤预防
  • 妇幼健康
  • 慢病业务
  • 工作时间: 我们的工作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8:00至下午8:00。请您在工作时间拨打,以便我们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 社交媒体: 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社交媒体账号,通过私信或留言的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的社交媒体账号如下:
    官方微信号:ZLQJ09
    官方微博: 衡医健康检测
    电子邮件:zlgksmkj 163.com

Copyright © 2024-2025 衡医健康网 版权所有

  • 粤ICP备202539320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