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医生
我是衡医健康周医生,一名深耕中医临床领域的执业医师,拥有四年中医诊疗经验,持有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中医类别)、中医主治医师职称,同时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员。多年来,我始终秉持“传承经典、辨证施治”的诊疗理念,以中医整体观为核心,跳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限,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既缓解当下症状,更从根源改善体质,实现“治病求本、身心同调”的健康目标。


一、专业背景与成长历程
我的中医之路始于家族传承,自幼随祖父(当地名老中医)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背诵《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典籍,在耳濡目染中埋下对中医的热爱。后来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针灸学等课程,师从校内知名中医专家黄启玉医生,深入钻研脾胃病、妇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期间在附属医院参与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毕业后,我先后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科、成都中医药大学坐诊,期间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进修,师从国医林一龙医生的弟子,系统学习“经方治疗慢性病”“针灸结合中药调理疑难杂症”等特色技法,尤其在“脾胃功能调理”“气血津液辨证”“经络疏通疗法”等方向形成深入研究。此外,我持续深耕中医经典,每年参与二十余场全国中医药学术会议,发表《经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针灸结合中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分析》等多篇学术论文,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临床实践相结合,形成更具针对性的诊疗体系。同时,我还考取了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中医方向)证书,实现“中医诊疗+长期体质调理”的全周期服务衔接。


二、核心诊疗理念
在我看来,中医诊疗的核心价值是“辨证施治、整体调理、因人制宜”。中医认为,人体是有机的整体,疾病的发生并非孤立的器官问题,而是“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的外在表现——同样是胃痛,可能是寒邪犯胃,也可能是肝气犯胃、脾胃虚寒;同样是失眠,或许是心脾两虚,也可能是肝火扰心、痰热内扰。
因此,我的诊疗始终围绕三个核心:
精准辨证:坚持“四诊合参”,通过望舌象(观察舌苔、舌质判断脏腑虚实)、闻气味(辨别口气、分泌物气味辅助辨证)、问病史(详细了解症状演变、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切脉象(通过脉象浮沉迟数判断气血运行状态),结合中医经典理论,精准判断证型,避免“千人一方”;
整体调理:拒绝“单一对症治疗”,从整体出发制定方案。例如,为慢性腹泻患者设计“中药健脾祛湿(如参苓白术散加减)+艾灸足三里穴+饮食避寒指导”方案,既改善腹泻症状,更修复脾胃功能;为气血不足型月经不调患者制定“中药益气养血(如八珍汤加减)+针灸调理血海、三阴交穴+作息规律指导”计划,从根源改善体质;
长期养护:中医追求的不是“短期见效”,而是“长期体质改善”。我通过定期随访调整方药与调理方案,同时指导患者掌握“中医养生技巧”(如节气养生、食疗方应用),帮助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转变为“主动养护体质”,实现健康的可持续维护。
三、擅长领域
依托多年中医临床实践,我在以下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脾胃病调理: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通过“中药辨证施治+针灸穴位刺激+饮食调理”,改善脾胃运化功能,缓解胃痛、腹胀、反酸、腹泻等症状;
妇科疾病调理:专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月经先后无定期)、更年期综合征(潮热、失眠、情绪波动)、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紊乱、不孕)、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采用“中药调理气血+针灸疏通经络+情志疏导”,平衡女性内分泌,改善妇科症状;
心身疾病调理:如失眠症(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焦虑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通过“中药安神定志(如酸枣仁汤、归脾汤加减)+针灸调节心神(如神门、内关穴)+中医情志疗法”,缓解身心不适;
慢性病辅助调理: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中医辅助调理,通过“中药调节阴阳气血+针灸改善循环+生活方式指导”,辅助控制指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亚健康状态调理:如反复感冒、乏力、头晕、记忆力下降、手脚冰凉、皮肤暗沉等,通过“中药益气扶正+艾灸温通经络+食疗养生指导”,改善体质,提升免疫力。
四、诊疗特色与患者反馈
在诊疗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耐心问诊、细致辨证、通俗讲解”的服务模式,让中医不再“晦涩难懂”:
沉浸式问诊:首次咨询预留1-1.5小时,不仅关注患者的症状表现,更深入了解其生活习惯(如饮食偏好、作息规律)、情志状态(如工作压力、情绪波动)、既往调理经历,为精准辨证提供充分依据;
通俗化解读:用“脾胃如同‘人体粮仓’,脾胃虚弱就是‘粮仓运化不畅’”“气血如同‘身体养分搬运工’,气血不足就是‘搬运工偷懒’”等生动比喻讲解中医理论,将“辨证施治”转化为“吃什么、怎么做”的具体建议,让患者清晰理解调理逻辑;
特色疗法结合:擅长将中药、针灸、艾灸、穴位贴敷、食疗等多种中医技法结合,根据患者体质与病情选择合适方式。例如,为怕痛的儿童患者采用“中药贴敷+食疗”,为上班族患者推荐“便携穴位按摩+代茶饮”,提升调理的便利性与接受度;
延伸式指导:为患者提供“中医养生手册”,包括节气食疗方(如春季养肝粥、冬季补肾汤)、日常穴位按摩方法(如缓解疲劳按揉合谷穴)、情志调节技巧(如疏肝解郁的呼吸法),通过微信定期推送中医养生知识,随时解答患者在调理过程中的疑问。
多年来,许多患者通过中医调理实现了体质改善与症状缓解:一位被慢性萎缩性胃炎困扰5年的中年男性,经“中药辨证加减+针灸调理”6个月后,胃痛、胃胀症状消失,复查胃镜显示胃黏膜炎症明显减轻;一位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通过“中药调理+穴位贴敷”3个月后,潮热、失眠症状显著改善,情绪状态恢复稳定;一位反复感冒的儿童,经“中药益气扶正+食疗指导”2个月后,免疫力明显提升,感冒次数从每月1-2次减少至每季度1次。这些反馈不仅是对我专业能力的认可,更坚定了我“用传统中医守护大众健康”的初心。
五、职业追求
健康不是“没有病痛”,而是“阴阳平衡、气血通畅、脏腑调和的身心和谐状态”。未来,我将继续深耕中医领域,一方面深入研究“经方在慢性病中的创新应用”“中医特色疗法在亚健康调理中的效果”,推动传统中医与现代健康需求更好结合;另一方面,通过社区中医讲座、短视频科普、公益义诊等形式,普及“中医养生知识”“常见病中医调理方法”,帮助更多人认识中医、信任中医,让传统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健康。
如果您正被慢性疾病反复困扰、处于亚健康状态难以改善,或希望通过温和的方式调理体质——我将以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与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您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调理方案,帮助您找回身心平衡,拥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