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热线 400-7730-889

Logo
  • 首页
  •   
  • 业务领域
    • 慢性过敏
    • 遗传基因
    • 肿瘤预防
    • 妇幼健康
    • 慢病业务
  • 新闻中心
  • 团队医生
    • 精神内科
    • 功能医学
    • 中医科
    • 内分泌科
    • 儿科
    • 呼吸科
  • 关于我们

团队医生

  • 首页
  • 团队医生
  • 2025-10-16 10:15
  • 浏览:

刘医生

我是衡医健康刘医生,一名深耕精神内科领域的执业医师,拥有六年临床诊疗经验,持有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及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颁发的精神科专科医师资质。多年来,我始终坚信“每一种心理困扰背后,都藏着未被理解的需求”,跳出“单纯对症用药”的局限,致力于以医学严谨性结合人文关怀,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心理症状、找回情绪平衡,重新拥抱有质量的生活。​

一、专业背景与成长历程​

我的医学之路始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系统学习人体生理、病理等基础医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对“大脑功能与情绪、认知的关联”产生浓厚兴趣;随后考入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专业,师从国内知名精神科专家徐毅医生,深入研究抑郁症、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与临床干预,期间参与多项国家级精神心理疾病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为紧跟国际精神医学前沿,我先后赴日本东京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精神医学中心交流学习,系统掌握认知行为疗法(CBT)、正念认知疗法(MBCT)等心理治疗技术,以及神经调控治疗(如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难治性精神疾病中的应用。同时,我持续参与国内外精神医学学术会议,每年完成不少于160学时的专业培训,发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青少年焦虑障碍与家庭互动模式的关联性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力求将最科学的诊疗方案应用于临床。​
此外,我还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通过“医学治疗+心理干预”的双轨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诊疗服务,尤其在“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共病躯体问题”的鉴别与处理上,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思路。​

二、核心诊疗理念​

在我看来,精神内科诊疗的核心是“理解人,而非仅仅治疗病”。精神心理症状的出现,往往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样是失眠,可能源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也可能与长期压力、家庭关系冲突相关;同样是情绪低落,或许是抑郁症的表现,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疼痛等躯体疾病的伴随症状。​
因此,我的诊疗始终围绕三个核心:​
全面评估:不单纯依据症状标签下诊断,而是通过详细问诊(包括成长经历、人际关系、生活事件、躯体健康状况)、专业心理测评(如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及必要的躯体检查(如甲状腺功能、头颅CT),梳理症状背后的多重诱因;​
个性化干预:拒绝“千人一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基础状况、心理特征及治疗需求,制定“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指导”的综合方案。例如,为轻度焦虑患者设计“正念训练+生活方式调整”方案,为中度抑郁症患者制定“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组合计划,为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的患者协调多学科会诊,兼顾躯体与心理康复;​
长期陪伴与康复:精神心理疾病的康复往往是一个长期过程,我坚持定期随访,不仅监测药物疗效与副作用,更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社会功能恢复(如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科学的疾病认知,减少病耻感,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三、擅长领域​

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我在以下精神内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常见情绪障碍:如抑郁症(包括产后抑郁、老年抑郁、难治性抑郁)、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抑郁发作的识别与稳定期管理);​
睡眠障碍:如失眠症(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发的睡眠问题、昼夜节律紊乱(如倒班导致的睡眠障碍),通过“药物调节+睡眠卫生指导+心理干预”改善睡眠质量;​
神经症性障碍:如强迫症(反复洗手、反复检查等强迫思维与行为的干预)、躯体形式障碍(如无明确躯体病因的疼痛、头晕、胃肠道不适)、神经衰弱(长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的调理);​
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如青少年抑郁症、考前焦虑、校园适应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重与家长、学校的沟通协作,采用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干预方式;​
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如脑卒中后抑郁、癌症相关焦虑抑郁、甲状腺功能异常伴发的情绪问题、慢性疼痛伴发的心理困扰,通过多学科协作,实现躯体与心理的同步治疗。​

四、诊疗特色与患者反馈​

在诊疗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耐心倾听、平等沟通、人文关怀”的服务模式,努力打破精神科诊疗中的“距离感”:​
共情式问诊:首次咨询预留1-2小时,不仅关注症状细节,更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与生活困境,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而非单纯的“患者”角色;​
通俗化解读: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疾病机制与治疗方案,避免使用“精神疾病”“心理问题”等易引发病耻感的词汇,而是以“情绪感冒”“心理调适需求”等更温和的表述,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知;​
家庭参与式治疗:对于儿童青少年患者或与家庭关系密切的成人患者,主动邀请家属参与诊疗过程,指导家属掌握沟通技巧与支持方法,营造有利于康复的家庭环境;​
心理支持延伸:为患者推荐优质的心理援助资源(如同伴支持小组、线上心理科普平台),在治疗之外,帮助患者建立长期的心理支持体系。​
多年来,许多患者在我的诊疗下逐渐走出心理困境:一位被失眠困扰3年的中年女性,通过“药物短期调节+睡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3个月后实现自主入睡,摆脱对安眠药的依赖;一位高三学生因考前焦虑无法正常学习,经“正念训练+考前心理疏导”,2个月后焦虑症状缓解,顺利参加高考并考入理想大学;一位脑卒中后抑郁的老人,在“药物治疗+家庭支持指导”下,不仅情绪明显好转,还重新拾起了养花的爱好,生活态度变得积极乐观。这些患者的康复,是对我专业工作的最大肯定,也让我更加坚定“以人文关怀守护心理健康”的初心。​

五、职业追求​

心理健康不是“没有负面情绪”,而是“能在情绪波动中保持自我调节能力,从容应对生活挑战”。未来,我将继续深耕精神内科领域,一方面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探索“神经调控技术+心理治疗”在复杂精神疾病中的应用;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心理健康科普工作,通过社区讲座、短视频、科普文章等形式,普及“情绪管理技巧”“精神疾病早期识别方法”,帮助更多人正确看待心理问题,减少病耻感。​
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正被情绪困扰、睡眠问题或其他精神心理不适所影响,不必独自承受——我将以专业的医学知识与温暖的人文关怀,陪您一起面对,帮助您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生活的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

  • Thumb
    食物不耐受一般几岁会好一些?…
    2025-10-15 10:43
  • Thumb
    不耐受的食物吃了会怎么样?一…
    2025-10-15 10:37
  • Thumb
    食物不耐受检测需要空腹吗?一…
    2025-10-15 10:33
  • Thumb
    别让食物“背叛”孩子:食物不…
    2025-10-14 11:50
  • Thumb
    食物不耐受是检查什么的?深入…
    2025-10-14 11:42
  • Thumb
    乳糖不耐受忌口指南:从检测到…
    2025-10-14 11:33
  • Thumb
    别把“不耐受”当“过敏”!关…
    2025-10-13 10:32
  • Thumb
    总是腹胀、长痘、疲劳?可能是…
    2025-10-13 10:28

热门文章

  • Thumb
    乳糖不耐受忌口指南:从检测到…
    2025-10-14 11:33
  • Thumb
    别把“不耐受”当“过敏”!关…
    2025-10-13 10:32
  • Thumb
    食物不耐受是检查什么的?深入…
    2025-10-14 11:42
  • Thumb
    食物不耐受 vs 食物过敏:别再傻…
    2025-10-12 11:30
  • Thumb
    别让食物“背叛”孩子:食物不…
    2025-10-14 11:50
  • Thumb
    不耐受的食物吃了会怎么样?一…
    2025-10-15 10:37
  • Thumb
    一文读懂!食物不耐受的这些症…
    2025-10-12 12:01
  • Thumb
    食物不耐受与孩子发育迟缓:被…
    2025-10-12 14:34
Logo

衡医健康集团官方检测中心,凭借专业分工与团队合作的优势,以及全面的业务范围,竭诚为您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是您值得信赖的健康伙伴。

  • 邮箱:
    zlgksmkj 163.com
  • 电话:
    400-7730-889

团队医生

  • 精神内科
  • 功能医学
  • 中医科
  • 内分泌科
  • 儿科

业务领域

  • 慢性过敏
  • 遗传基因
  • 肿瘤预防
  • 妇幼健康
  • 慢病业务
  • 工作时间: 我们的工作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8:00至下午8:00。请您在工作时间拨打,以便我们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 社交媒体: 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社交媒体账号,通过私信或留言的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的社交媒体账号如下:
    官方微信号:ZLQJ09
    官方微博: 衡医健康检测
    电子邮件:zlgksmkj 163.com

Copyright © 2024-2025 衡医健康网 版权所有

  • 粤ICP备2025393205号-3